首页

女王高跟踩踏

时间:2025-05-30 01:53:23 作者:韩美林:艺术创作让大运河永葆生机 浏览量:11354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徐婧 陈杭)“大运河是活的遗产,而艺术创作能让这份遗产永葆生机。”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29日在北京开幕,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开幕式上如是说。

  自小长在大运河流经的山东,韩美林对运河感情颇深。他说,运河不仅把南方的物产、财富运到了北方,把北方的人口、技术运到了南方,更把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特色文化,连缀成为一幅绚丽多彩,既厚重又鲜活的画卷。

5月29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图为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开幕式上进行交流。主办方供图

  大运河如绸带般贯穿南北。在五座韩美林艺术馆中,一座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通州,一座位于大运河南端的杭州。韩美林说,这南北遥相呼应的艺术馆并不是有意设计的,更像是“天意”。

  除了两座艺术馆,韩美林在大运河的南北两端还分别设计制作了两尊青铜龙雕塑。《钱江龙》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南岸的射潮广场,高48米,由青铜铸造和花岗岩雕刻而成。作品意在弘扬中国龙的精神,在丰富和延伸钱塘文化内涵的同时,为源远流长的钱塘江文化再添艺术风韵;《东方》坐落在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既表示龙的精神延续,还象征着通州城市发展与经济腾飞,成为人们精神力量的一个文化符号。

  大运河纵贯南北2500年,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符号和国家文化名片。他谈到,这两座雕塑矗立在运河的两端,通过艺术创作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走出去”,也表达自己对运河文化的敬意。

5月29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图为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在开幕式上进行交流。主办方供图

  “当人们用画笔、用雕塑去展现运河之美时,不仅在记录历史,更在创造新的文化传统。”韩美林说,让艺术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打造独具中华底蕴的运河符号,或许是对运河文化最好的传承与致敬。

  5月29日至30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在北京举‬办。今年,活动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五方合作机制”的基础上,纳入‬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中,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

  2025京杭对话包括开幕式、“运河风‬物”京浙两地文化‬符号展、京杭大运河北京段‬调研、《北上》话剧观演和“运河论道”高端对话等‬系列活动。借此契机,政产学研各界齐聚,共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构建独特鲜明、内涵丰富的大‬运河文化‬符号体系,全面提‬升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同时也让更多人‬切实感知‬千年运河‬的魅力。(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圆明园到云冈:流失海外文物讲述皇家瑰宝“寻护记”

拜谒黄帝,是台湾TB新闻网主任记者陈明宗此行大陆最期待的事情。11日,他早早起床收拾一番后,随团前往现场。接到拜祖佩戴的黄色丝巾后,他向身边大陆记者询问道,“丝巾上是什么字?”答曰“黄”字,“黄色代表黄帝,丝绸代表嫘祖,黄色丝巾也有炎黄子孙之意”。

徽风皖韵,浸润网络普法

得益于“整沟治理”实践,榆岭窊村投资新修基本农田、梯田,填沟造地、建立凹式日光节能温室大棚69座,建成规模化的海红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凭借新兴产业链,该村打造集有机种植、观光采摘、冷链运输于一体的高标准示范农业园,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

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有大雾 26日至28日西北华北等地有沙尘天气

文化市场活跃兴盛。制定实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意见》,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在藏注册的各类文化企业在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提供支撑政策,各类奖励资金、扶持资金持续发力。截至2022年底,各类文化企业达8000余家,从业人员超7万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63.29亿元,拥有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44家。7家关联企业上榜“2021西藏自治区百强民营企业”,4家关联企业上榜“2021西藏自治区民营企业就业20强”,1家民营文化企业4次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

虹桥商务区采取五方面措施为企业搭建“走出去”平台

2024年,中国航天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将如期推进。不仅如此,随着“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航天领域新质生产力也在孕育。

安徽发布水稻、小麦两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

在济南市莱芜区,各景区也在暑期开启“宠客模式”,《墙头记》《打金枝》等经典莱芜梆子剧目轮番上演。“我们把莱芜梆子演出从剧场搬入景区,让外地游客在游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了解我们当地特色的戏曲文化。”莱芜区文旅局工作人员说,莱芜梆子是国家级非遗,从今年5月开始进景区展演,将持续到9月底,覆盖整个暑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